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小学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育

中德研学愉快结束,来包“认亲”的德国学子留下哪些回忆?

时间:2018/11/15 8:15:56   作者:王小语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1191   评论:0
 11月5日上午,包头飞机场。一群一机一中师生、家长和12名来包研学学生一一拥抱、说笑,中德学生间不约而同地说着一句话:明年德国再见!一周的包头研学活动,在中方学生家寄宿的生活,让双方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同时也为彼此间的未来,留下了诸多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中德研学愉快结束,来包“认亲”的德国学子留下哪些回忆?
中德研学愉快结束,来包“认亲”的德国学子留下哪些回忆?
   赶赴希拉穆仁草原,了解“马背上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活习惯;到五当召、包头博物馆研究学习蒙元文化;德国学生坐进一机一中中澳项目班,听该校教师用英语全程教授物理、化学和数学课;中德学生共同学习乐高机器人课程、版画制作、书法;在包头市青少年发展中心体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共话相聚友情,相约明年德国之旅。此次中德青少年研学旅行活动,由中国和德国教育部倡导,德国斯图加特市政府发起,德国斯图加特市教育局和青山区教育局主办。一机一中、德国瓦尔茨胡特学校承办,德国应用教育协会、北京孚郎格教育公司、北京寰游私享国际文化传播公司协办。研学结束时,对活动组织非常满意的德国瓦尔茨胡特学校给组织方发来“研学证明”,并同时向中方发出邀请,期盼一机一中学生明年赴德国研学,该校师生将像中方一样热情接待中方研学师生。
中德研学愉快结束,来包“认亲”的德国学子留下哪些回忆?

   谈到组织此次研学的感受,一机一中副校长刘春雁表示,有两点让她印象深刻:其一是德国人的契约精神。德国人非常重视行程中的每一项安排,其间,因进行完安排项目,还有些时间,组织方想带德国孩子再多参加一项活动,但德国学生却认为行程中无安排,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去逛街。最后,组织方只得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其二是德国人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好。研学期间,集体就餐时,德国学生全部自觉地不玩手机,即便自己吃完了,但只要还有人在吃饭,吃完的人也不看手机。“德国学生普遍会两至三种语言,德语、英语、意大利语或法语,朝夕相处,我们的学生在和他们用英语沟通的过程中,口语普遍提升了很多。”刘春雁说。
中德研学愉快结束,来包“认亲”的德国学子留下哪些回忆?

    家里住进个生人,而且还是时时处处要体现关爱、注意尊重对方生活习惯的外国人,又要让德国学生在家吃住,又要每天耽误工作接送他们,这样的“折腾”法,中方家长会有何感受?对于明年的赴德研学,他们有何想法?这一度曾是组织方有些担心的事情,但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家长们不但毫无怨言,而且全部都尽职尽责,家家让德方学生感受到了中方的热情和真诚,同时全部表示明年要让孩子参加赴德研学活动。更有家长在问:何时举办第二期中德研学活动,希望下次还能接待德方学生。因为英语口语过关,一机一中高一九班的学生吴翰章基本充当了此次接待的翻译,而他们家也是唯一一个接待异性德国学生的家庭。早上送、晚上接、帮德国女孩洗衣服;炖羊肉、烤羊腿、手把肉、搁锅面;说不了英语,对话全靠儿子翻译……七天的车夫、伙夫加“中国妈妈”角色,让吴翰章妈妈累并快乐着。“基本没出去吃过,都是我在家给做的。无论我做啥,她吃得都很香,而且在我们家学会了用筷子。唯一的一次外出就餐,是和另一个接待家庭去海德自助餐聚餐,因为我们两家接待的是一对德国孪生姐妹,所以我们也算亲上加亲,促进友谊了。”吴翰章笑着说。吴翰章则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他结识了很多德国朋友,收获了珍贵的友谊;翻译的角色也让他强化了英语口语,而且还学会了些日常德语;同时,通过与德国学生的交往,也了解和感受到了很多中德文化间的差异。“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孩子并不比德国差!”包师院教师,能用英语与德国学生自如交流,学生曹铁曦的妈妈刘芳更多观察到的是中德教育及中德学生间的差异。她说,一机一中的课程和德国瓦尔茨胡特学校的教学比较而言,德国课程比中国课程简单很多。从乐高、机器人、版画等课上反应来看,都是没有学过的课程,中国学生要比德国学生入手快,创造性思维也不比德国学生差,这充分反映出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差,中国的基础教育也不应妄自菲薄。
   “总听说德国人做事多么严谨,多么认真,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无论哪国人都需要经过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要求才能有高素质。”曹妈妈说,住在她家的德国男孩养成习惯不是很好,不注重一些生活小节;相反,因为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曹铁曦反倒显得更优秀。“虽然是在自己家,但经过这样的共同研学,我对我儿子信心更足了,也更放心他明年去德国研学了。”刘芳说。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未经中国新教育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闽ICP备12010380号